美國CLARITY法案解析:加密資產監管新框架與對DeFi的影響

美國數字資產監管新進展:《CLARITY法案》解析及影響評估

一、立法概覽與核心內容

2025年,美國衆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數字資產市場清晰法案》(簡稱"CLARITY法案"),該法案目前正在參議院審議中。若最終獲得通過,將標志着美國在數字資產監管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CLARITY法案旨在爲數字資產制定明確的定義和監管規則,特別是釐清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監管界限。法案通過後,CFTC將負責監管交易所、經紀業務、經銷商以及符合"成熟鏈"標準的項目,而SEC則主要負責證券類資產和具有投資契約性質的加密貨幣。CLARITY法案與《GENIUS法案》共同構成了對數字資產的全面監管體系,前者聚焦區塊鏈基礎設施與資產屬性劃分,後者專注於穩定幣監管規範。

| 分類 | 監管機構 | 核心定義 | 關鍵監管要求 | |------|---------|----------|------------| | 商品類 | CFTC | 去中心化、無需許可、無金融權利的原生代幣 | CFTC管理交易平台、經紀商、交易商。項目方須滿足"成熟鏈"標準並報告架構認證 | | 證券類 | SEC | 具有投資合同性質或依賴發行人獲取收益的代幣 | 發行方和平台需遵守《證券法》,註冊爲券商/交易平台,披露財務與募資信息 | | 支付穩定幣 | CFTC + SEC | 與法定貨幣掛鉤、具備1:1儲備且用於支付的代幣 | CFTC負責流通性監管,SEC負責反欺詐;須遵循《GENIUS法案》的儲備、審計與KYC/AML要求 |

核心內容包括:

  1. 確立"數字商品"定義

    將已實現去中心化、運行於開放區塊鏈的原生加密資產歸類爲"數字商品",納入CFTC監管範疇。

  2. 成熟區塊鏈系統認定機制

    引入"成熟鏈"標準,允許特定項目在達到去中心化、治理去控制化、代碼開源等條件後,將其代幣從"證券"轉爲"商品",豁免證券法下的合規要求。

  3. DeFi項目合規豁免條款

    對不涉及資產托管、無集中中介結構的DeFi協議給予註冊義務豁免,明確前端開發者與節點運營方不承擔金融中介責任。

  4. 信息披露與內幕交易限制

    運營數字商品交易市場的平台必須向CFTC註冊爲"數字商品交易所",包括場外交易經紀商和做市商。這些機構需遵守嚴格的聯邦監管要求。

  5. 傳統機構參與合法化

    爲銀行、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提供加密資產托管與交易業務的法律依據,推動傳統資本更廣泛進入數字資產市場。

二、對加密市場的影響

1. 加密資產的法規透明度提升,增強市場信心

CLARITY法案爲加密產業提供了明確的合規路徑,結束了長期以來"以執法代替監管"的混亂局面。項目方和交易平台可在法律框架下開展業務,提高了核心市場基礎設施的透明度,有助於防範欺詐和濫用,增強消費者信任。這將吸引更多機構資金進入市場,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對機構而言,可進一步實現合規化,避免類似SEC起訴的風險。對消費者而言,法案要求加密商品發行方強制披露相關信息並限制內幕交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降低投資風險。

2. 美國加密資產監管體系走向"去SEC化"

CLARITY法案通過結構性分配,爲大多數完全去中心化資產構建新的監管架構,使其不再遵循SEC的監管體系。這改變了SEC長期以來將大部分加密貨幣默認爲證券的做法,有望解決多個項目面臨的監管糾紛。

3. 傳統交易所獲得數字商品交易所牌照

法案允許傳統證券交易所申請"數字商品交易所"牌照,未來納斯達克、紐交所等可能同時提供股票與數字資產交易服務。這不僅降低了用戶門檻,也爲傳統金融主流資金提供了合規、可信的入口進入加密市場。

三、對DeFi項目的影響

1. 明確豁免機制,保護協議開發者

只要不從事中介業務,DeFi的開發者和運營者無需向SEC或CFTC註冊。編寫代碼、運行節點或提供前端界面通常不會被認定爲金融服務提供者。

  • 無托管 ≠ 中介:若協議不托管用戶資產且不提供傳統金融服務,其開發者、節點運營者和前端維護者均不被視爲金融中介。
  • 代碼與運營無風險:自行發布智能合約或錢包軟件不構成證券發行主體,其行爲與科技發布類似,不被金融監管覆蓋。

2. 引入自主托管權,保DeFi用戶財產權利

法案第105條及相關條款保障用戶自主管理數字資產的權利,確認用戶可通過非托管錢包自由進行點對點交易且合法享有資金控制權。

  • 合法托管自由:用戶可使用硬件或軟體錢包管理資產,無需依賴銀行或第三方金融機構。
  • 自治交易權利:用戶可自主發起鏈上轉帳、參與DeFi協議治理和流動性挖礦,無需註冊KYC中介參與。
  • 確立美國主權數字權觀念:將"掌控私鑰即掌控資產"納入立法框架,確保私有鏈上行爲不被認爲非法或需要許可。

3. 對代表性DeFi項目影響

多數DeFi項目的協議運行方式符合CLARITY法案對"非中介"角色的定義,有望獲得註冊與中介豁免資格,短期內將迎來合規利好。然而,許多平台發行的官方代幣仍存在法律不確定性,其是否構成證券仍取決於是否具備"投資合同"特徵。項目方需持續推進治理結構透明化,強化社區主導的治理機制,逐步分散控制權,以提升代幣合規性並構建更穩健的法律防火牆。

| 項目 | 協議運作主體 | 合規方向 | |------|-------------|----------| | 某DEX | 前端界面 + 鏈上合約 | 前端不托管資產,鏈上AMM模型符合"非中介"條件,無需向SEC或CFTC註冊。 | | 某借貸平台 | 借貸智能合約 | 核心借貸合約不托管資產,協議層面符合豁免條件。 | | 某質押服務 | staking服務 | 質押憑證屬於衍生權益,如未充分去中心化,可能不會被歸爲數字商品,其資產屬性需進一步明確。 | | 某AMM平台 | AMM合約 | 鏈上池子運行模式爲集中算法驅動,無托管角色,協議層可望豁免監管。 | | 某借貸協議 | 借貸智能合約 | 借貸協議由智能合約驅動,無資產托管。 | | 某跨鏈橋 | 跨鏈橋智能合約 | 作爲橋協議和流動性池提供方,協議不托管用戶資金、不具中介性質,有望享受DeFi豁免條款。 |

四、未來發展

截至2025年7月23日,《CLARITY法案》已進入參議院審議階段,標志着數字資產監管立法邁出關鍵一步。當前立法進程的最大爭議焦點在於參議院版本是否能保留衆議院通過版本中關於DeFi與代幣分類的關鍵條款。

從整體趨勢來看,《CLARITY法案》有望在未來數月內推動美國確立更爲清晰、分層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證券型代幣由SEC監管,商品型代幣歸屬CFTC管轄。該框架將爲區塊鏈開發者、DeFi協議、交易平台等提供明確的合規路徑,降低法律不確定性,激發合規創新,吸引機構資金入場,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數字資產政策制定中的領導地位。

此外,《CLARITY法案》與《GENIUS法案》的聯動爲美國加密市場的合規制度奠定了雙支柱基礎。前者聚焦資產分類與市場結構,後者提供穩定幣發行的安全港與註冊豁免路徑,共同構建"先豁免、後轉型、最終歸類"的完整合規閉環。一旦《CLARITY法案》正式通過並簽署爲法案,將標志着美國加密資產立法體系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顯著提升加密資產在美國主流金融體系中的合法性與戰略地位。

DEFI-4.3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WenAirdropvip
· 08-04 14:29
监管又来了
回復0
RugPull Therapistvip
· 08-04 14:00
看涨加密市场前景
回復0
烧钱如风vip
· 08-04 09:59
监管也要开倒车
回復0
Pump分析师vip
· 08-03 06:18
这波监管要割韭菜
回復0
ponzi_poetvip
· 08-01 14:55
秩序意味着财富
回復0
NotAFinancialAdvicevip
· 08-01 14:55
中看不中用
回復0
FUD_Whisperervip
· 08-01 14:39
监管终现曙光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