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銀行與加密平台爭奪數據訪問權 金融競爭白熱化
金融巨頭與加密平台的新紛爭:數據訪問權之爭
傳統金融巨頭與加密平台之間的紛爭再度上演,這次的主角是美國兩大行業巨頭——有着"投行領頭羊"之稱的某大型銀行和老牌加密貨幣交易所。近日,該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聯合創始人發文指責這家銀行因其此前的言論而拒絕向其提供數據服務,試圖以此進行不正當競爭並扼殺金融科技公司和加密平台。這一事件引發了加密行業人士對過去"金融打壓"行動的回憶。
數據成爲競爭工具
在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行業的交叉地帶,用戶數據一直是雙方業務的核心。全面的KYC信息不僅有助於評估用戶風險偏好、資產規模和安全等級,還能幫助平台更好地開展業務。
此次爭端的焦點正是銀行數據的訪問權。正如一些社交媒體平台將API接口作爲利潤來源一樣,"數據生意"長期以來一直是平台經濟中權屬模糊的一部分。在加密交易所創始人批評某銀行剝奪其通過第三方平台免費訪問銀行數據的權利後,該銀行隨即採取了更爲強硬的態度,暫停了重新接納該交易所作爲客戶的計劃。
這一舉動被視爲傳統金融巨頭對加密平台的單方面壓制,讓人想起了過去"金融打壓"行動中美國銀行拒絕向部分加密貨幣公司和初創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的情況。
回顧"金融打壓"行動
2023年,受加密寒冬及自身不良業務影響,幾家對加密友好的銀行相繼倒閉。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可能受到政府向銀行施壓,迫使其切斷與加密貨幣公司相關業務聯繫的影響。
一位知名風險投資家曾在播客中透露,過去4年有超30位科技公司創始人的銀行帳戶遭到關閉。另一位加密項目創始人也表示,加密行業參與者在確保銀行服務安全方面面臨諸多挑戰。
銀行的"拒絕服務"行爲往往沒有明確原因,但造成的後果卻極爲嚴重。受影響的企業可能無法開設銀行帳戶,資金轉帳受限,甚至面臨生存危機。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難以抗衡銀行業的強硬態度。
數據生意繞過法律保護
此次紛爭的另一個焦點是《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法》。根據該法案,金融機構必須在消費者要求下免費解鎖個人財務數據並將其轉移給另一家服務提供商。然而,某銀行似乎找到了繞過這一規定的方法,改爲向需要用戶數據的平台收取費用。
與此同時,銀行業也在努力起訴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希望廢除"開放銀行規則",側面遏制加密貨幣平台的發展。
近日,美國銀行業協會及其他相關組織還聯名要求暫停審核一些加密公司的銀行許可證申請,理由是這些申請缺乏透明度,無法滿足公衆審查標準,對銀行體系構成了嚴重的法律風險。
結語:競爭加劇
無論此次"用戶數據"之爭最終如何收尾,銀行業與加密貨幣平台之間的競爭已經從暗處轉移到了明面上。隨着相關法案的通過,雙方在跨境支付、日常生活、商業承兌等方面的競爭勢必進入白熱化階段。未來,是銀行業繼續主導,還是加密平台能夠挑戰傳統金融霸權,這一爭端的結果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