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科技趣闻:两岸和平大使馆长表示中国根本不禁翻墙、只要用 VPN 就什么都可以看
台湾知名网红陈之汉 AKA 馆长日前结束赴中国上海的行程,之后在社群平台上大方分享其旅途所见所闻,他在直播后接受媒体访问时爽嗨说道:中国根本不禁止翻墙,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馆长强调他此次访中的身份为和平大使,无政治色彩与商业报酬,纯粹出于个人好奇。他表示在中国期间,看到不少人能自由使用 Instagram、YouTube 等西方社群平台,因此认为所谓的「网路封锁」只是传言,然而,此说法迅速在台湾网路社群引起质疑,许多网友指出,在中国使用VPN 翻墙并非普遍合法,也非人人可得。立委沈伯洋打脸馆长表示 VPN 就是翻墙。本文就来闲聊翻墙和 VPN 历史,保证非任何 VPN 服务的业配文,纯个人意见与社会观察。
翻墙与 VPN
中文所指的「翻墙」原意为突破中国的防火长城(The Great Firewall)对海外网站的封锁措施,翻墙能让民众绕过网路审查,进入全球其他国家的网际网路,翻墙出现于 2000 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政府正开始逐步封锁境外网路媒体像是 Facebook、Twitter 与 Google 这类西方国家与他国常用的社交媒体与搜索引擎,中国网民可以透过使用 VPN 和其他技术技巧性连接到境外伺服器,成为中国人绕过封锁获取更多世界资讯的「对策」。
VPN 技术本身最早源于企业需求,用来让远端员工安全连线回公司内部网路。随着网路审查加剧,VPN 被广泛应用于绕过审查制度,2017 年,中国官方开始打击未经许可的 VPN 服务,要求境内电信商、云端业者封锁未审核的 VPN 工具,并对相关业者祭出罚款或撤照处分。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强化监控,包含透过深度封包检测(DPI)技术识别 VPN 流量,并设立地方防火墙系统,如河南省自建网管平台,限制本地用户翻墙行为。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中国网民透过合法或灰色渠道继续使用 VPN 。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的科技从业者、国际公司员工及部分学生,可取得政府审核的商业 VPN 服务,形成所谓的「技术缝隙区」,这也可能是馆长在短暂访问期间观察到的现象。
然而,这不代表翻墙在中国完全合法。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法明文指出,未经授权的网路工具属违法使用,并列入严查重点。公民翻墙若被举报,仍有遭受调查与处罚的风险。
VPN 是什么?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直翻就是虚拟私人网际网路,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保有私密性的网路通讯协议。
1960 年代至 1980 年代:电脑网路的基础时期
网路的概念起源于 ARPANET,这是由美国国防部所开发、被视为现代网际网路的前身。随着网路规模的扩大,资讯安全与资料完整性逐渐成为重要课题,尤其是在处理政府与企业的机密通讯时更为关键。
1990 年代:VPN 技术的诞生
1996 年,微软员工 Gurdeep Singh-Pall 开发出名为 PPTP( Peer-to-Peer Tunneling Protocol 点对点通道协议)的通讯协定。 PPTP 允许资料能够透过公共网路(如网际网路)以加密方式传输,这也成为现代 VPN 的雏形,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能够安全地远端连线进入公司内部网路,这也是 VPN 最初的应用场景。
2000 年代:企业 VPN 走向主流
随着企业全球化的脚步加快,远端工作的安全需求也迅速成长。
此时,出现了更多进阶的 VPN 协定,包括:IPSec(网际网路协定安全);L2TP(第二层通道协定);SSL/TLS(安全通讯层/传输层安全协定)
2010 年代:VPN 开始普及于个人与隐私用途
由于政府监控、地区限制与网路审查(例如中国的「防火长城」、美国的爱国者法案所进行个资收集等等),个人使用 VPN 的需求大增, VPN 开始广泛用于:存取被封锁的内容 、绕过网路审查 、保护个人身份与地理位置 、提升公共 Wi-Fi 的连线安全性
2020 年代至今:VPN 在政府监控与 AI 时代所扮演的角色
在这个监控技术与人工智慧快速发展的时代,VPN 已成为维护数位人权、资安防护与网路自由的核心工具。不过,在一些威权国家,VPN 仍面临政府封锁或限制使用与法规打压。
馆长言论或许出自于个人经验,但也突显出许多台湾人普遍对于翻墙和 VPN 的运作毫无概念。在台湾,所有人都可以在政论节目和社群媒体上畅所欲言,批评政府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因为现在的台湾早就给予了人民最基本的言论自由。大部分的民众不用付费使用 VPN 也可以浏览其他国家的公开网路,不需要特别绕道也能自由阅读纽约时报、BBC,甚至登入 Facebook、Telegram、Twitter 或是观看 YouTube 上涉及中国议题的敏感内容。
这样的资讯自由,在许多极权国家仍属奢侈。对比之下,中国网民仍须设法突破防火墙找寻自己想得到的资讯,但这些行为往往游走于技术与法律的灰色地带中进行,且风险自负,在这种对照之下,馆长的发言无疑的毫无考量中国民众在现实社会中所面对的限制。
这篇文章 科技趣闻:两岸和平大使馆长表示中国根本不禁翻墙、只要用 VPN 就什么都可以看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