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格锐案主犯在英国否认洗钱指控近日,蓝天格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钱某某在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上对比特币洗钱案的指控表示不认罪。此案涉及大量受害者,引发广泛关注。钱某某的身份一直颇为神秘。2014年3月,他与他人在天津市注册成立了天津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向老年人推销所谓"保本高收益"的短期投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投资期限一般为6-30个月,承诺年化收益率最低100%,最高300%。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蓝天格锐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家分支机构,受害者超过10万人,非法吸收资金数百亿元。关于钱某某的背景,有传言称其毕业于某知名大学并拥有博士学位,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有投资者称钱某某曾留学美国,懂金融。另有消息称其曾遭遇车祸,平时需乘坐轮椅。钱某某不仅善于营销,还颇具商业头脑。早在2013年,他就看准比特币挖矿的商机,开设了规模不小的"矿场"。随后,他逐渐意识到比特币在资金转移和洗钱方面的优势,并在加密资产监管尚未完善的时期,将非法吸收的大量资金通过交易平台兑换为比特币。2017年4月,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蓝天格锐立案侦查。2019年6月,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通报称已抓获包括公司法人代表在内的50名犯罪嫌疑人。2021年2月,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该案,法人代表任某某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2亿多元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其助理黄某某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76亿多元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在案件侦破过程中,钱某某化名"张亚迪",持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入境英国。据悉,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存有比特币冷钱包,内含大量非法集资资金。目前,12.8万名中国投资者正在积极追偿,但面临跨境追债、虚拟货币权属、价值转换等多重困难。根据专项审计,蓝天格锐共吸收资金402亿多元,其中11.4亿多元被用于购买比特币。这意味着钱某某在英国落网时,手中可能至少持有价值10亿元人民币的虚拟资产。对于这些虚拟资产的处置,英国皇家检察署已在今年初启动民事追偿程序。如果没有其他个人或实体对犯罪资产主张权利,那么一半将归英国警方所有,另一半则划归英国内政部,用于处理犯罪所得收益和阻止进一步的犯罪。对于境内投资者而言,追回损失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英国方面表示,需要等待案件判决后,才会根据登记债权的情况推进追偿进度。这一过程可能会像其他类似案件一样耗时甚久,中国投资者的损失追回并非易事。这起案件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面对高收益承诺时务必保持警惕,切勿因贪念而落入骗局陷阱。在投资决策中,理性和谨慎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蓝天格锐案主犯在英国持比特币冷钱包被捕 涉嫌402亿元非法集资
蓝天格锐案主犯在英国否认洗钱指控
近日,蓝天格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钱某某在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上对比特币洗钱案的指控表示不认罪。此案涉及大量受害者,引发广泛关注。
钱某某的身份一直颇为神秘。2014年3月,他与他人在天津市注册成立了天津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向老年人推销所谓"保本高收益"的短期投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投资期限一般为6-30个月,承诺年化收益率最低100%,最高300%。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蓝天格锐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家分支机构,受害者超过10万人,非法吸收资金数百亿元。
关于钱某某的背景,有传言称其毕业于某知名大学并拥有博士学位,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有投资者称钱某某曾留学美国,懂金融。另有消息称其曾遭遇车祸,平时需乘坐轮椅。
钱某某不仅善于营销,还颇具商业头脑。早在2013年,他就看准比特币挖矿的商机,开设了规模不小的"矿场"。随后,他逐渐意识到比特币在资金转移和洗钱方面的优势,并在加密资产监管尚未完善的时期,将非法吸收的大量资金通过交易平台兑换为比特币。
2017年4月,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蓝天格锐立案侦查。2019年6月,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通报称已抓获包括公司法人代表在内的50名犯罪嫌疑人。2021年2月,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该案,法人代表任某某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2亿多元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其助理黄某某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76亿多元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钱某某化名"张亚迪",持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入境英国。据悉,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存有比特币冷钱包,内含大量非法集资资金。目前,12.8万名中国投资者正在积极追偿,但面临跨境追债、虚拟货币权属、价值转换等多重困难。
根据专项审计,蓝天格锐共吸收资金402亿多元,其中11.4亿多元被用于购买比特币。这意味着钱某某在英国落网时,手中可能至少持有价值10亿元人民币的虚拟资产。
对于这些虚拟资产的处置,英国皇家检察署已在今年初启动民事追偿程序。如果没有其他个人或实体对犯罪资产主张权利,那么一半将归英国警方所有,另一半则划归英国内政部,用于处理犯罪所得收益和阻止进一步的犯罪。
对于境内投资者而言,追回损失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英国方面表示,需要等待案件判决后,才会根据登记债权的情况推进追偿进度。这一过程可能会像其他类似案件一样耗时甚久,中国投资者的损失追回并非易事。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面对高收益承诺时务必保持警惕,切勿因贪念而落入骗局陷阱。在投资决策中,理性和谨慎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