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启动!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独特见解 + 参与互动推广,若同步参与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动,即可获得任意奖励资格!
💡 内容创作 + 空投参与 = 双重加分,大奖候选人就是你!
💰总奖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奖(1名):964 枚
🥈 二等奖(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奖(10名):每人 150 枚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不少于 300 字的原创文章
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个互动(点赞 / 评论 / 转发)
发布参与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动的截图,作为获奖资格凭证
同步转发至 X(推特)可增加获奖概率,标签:#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双倍奖励机会:参与第 286 期 Launchpool!
质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时发放
时间: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写作方向建议:
Yooldo
加密借贷平台破产背后:高管纷争与资金挪用引发行业反思
长期以来,某些商业模式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赌博、色情和借贷。其中赌博和色情业的长久生存依赖于对客户欲望的刺激,而借贷业的持续发展更多依赖于放贷机构自身的诚信和抗风险能力。近期,一家知名加密借贷平台申请破产后,引发了行业内的这样一番讨论。
这家管理着超过3亿美元信贷资产的加密借贷平台,曾获得多家知名机构的支持。一些著名的投资基金以及业内知名人士都曾投资过这家公司,融资规模超过2500万美元,在业内颇具分量。
它的突然倒闭,固然有"312黑天鹅"等事件的影响,但无论是破产申请文件上高达1-5亿美元的负债,还是高管之间的公开争斗和法律诉讼,抑或是各方消息源指出的"内部人员"争议,都不禁让人怀疑这家"借贷平台"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踩踏监管红线。它的倒闭背后所暴露出的混乱,是否也是加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用户,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高管利益纷争与欺诈挪用
这家加密借贷平台的创立,本就带有一定光环。
公开资料显示,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来自某知名支付公司,是早期金融科技的实践者。联合创始人兼CEO在该支付公司有6年的工作经历,曾负责金融创新部门,后来加入一家股票交易公司担任首席商务官。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曾是该支付公司中国区核心业务负责人。两人于2017年创立了这家加密借贷平台的前身,并在2018年4月通过代币发行进行了融资。
"某知名支付公司前高管"这样的头衔帮助他们在当时还较为混乱的加密市场获得了不少支持,大量融资也是在那时获得的。
开局良好,一切看似顺利,但水面下潜藏着不少问题。
高管之间的纷争是该平台破产的表面原因。根据10月29日官方发布的声明,该公司在处理"特定资产"时遇到了欺诈问题,正在与执法部门就此事进行合作。而在官方发声的前几天,10月26日,该平台就已解散了中文社群。
从后来披露的破产文件来看,上述所谓特定资产,应该是指该公司前首席投资官着手处理的资金。据报道,今年3月,该公司曾试图成立一个新公司,帮助安排债券发行并监管加密资产管理。
但随后不久,CEO与前首席投资官在公司控制权上产生了分歧。前者认为后者雇佣了一名不合格且具有欺诈性的资产经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并试图将自己设为新公司的唯一董事,且拒绝归还公司所有的"价值300万美元比特币"。
前首席投资官则向法院声称,新公司本就是一家独立实体,他本人应当是该公司的唯一董事,而CEO等人的行为无疑是想要发动"公司政变"。
双方各执一词,高管纷争、诉诸法律是该平台当前对外呈现的状态。CEO似乎试图将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的原因归咎于前首席投资官及其"挪用不还的资金"------但几百万美元的争议款项相较高达数亿美元的欠款,无疑是杯水车薪。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该平台的崩塌呢?一位前员工提供了更多内幕信息。
联合创始人挪用资金填补其他项目亏空?
该加密借贷平台的突发事件在英语世界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据该平台前资本市场负责人向某媒体透露,事件的关键在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与该平台之间的一些纠葛。
据多个消息源透露,虽然这位联合创始人是该平台的高管,但实际上他正逐渐远离公司领导层。他在外部建立了一个与该平台类似的公司,其定位是"为在线游戏发行网站与玩家之间提供基于信用的支付方式",帮助玩家实现"先玩后付"的借贷业务。从社交网络信息来看,有多位员工先后或同时在这两家公司工作。而如今,这位联合创始人的社交网络信息已无法查询,可能已被删除。
为了推动自身业务增长并帮助这位联合创始人,该加密借贷平台前后共向其新公司贷出超3900万美元,相关款项为该平台创造15%-24%的年化利息收益。
公开信息显示,这家注册在香港的新公司在中国大陆全资控股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这位联合创始人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而某知名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担任董事。这位联合创始人还曾担任另一家通信科技公司的董事,并与上述投资人在2016年2月共同卸任董事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通信科技公司在国内推出的"先玩后付"产品曾获得某知名投资机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该公司旗下还有一款现金贷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均已下线。网络上还有大量关于该现金贷产品放款和催收的信息,并有讨论帖称,在2018年8月7日已经暂停放款。
2017年12月开始,中国便开始对现金贷进行严厉监管。这意味着这位联合创始人先后从事了现金贷和代币发行两项被禁止的业务。而其现金贷产品暂停业务后,是否又私下开启新的现金贷项目,我们未能从公开资料中查证。
根据该加密借贷平台向法庭提供的破产文件,由于3月份新冠疫情导致的资本市场"连锁崩溃",其现金流一度捉襟见肘。在危急时刻,这位联合创始人又以个人名义向该平台提供了300个比特币的贷款。
令人费解的是,这两家公司之间的频繁拆借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相关的拆借信息鲜有文字材料可供查阅。另一方面,根据该平台部分前员工集体向媒体披露,在经历极端市场冲击导致现金流紧张以及获得300个比特币的私人贷款后,关于此前3900多万美元如何继续偿还、以怎样的利率偿还等问题,却没有了后续的方案。而该平台向法庭提交的文件中声称,存在一个"重新协商的还款方案"。
这些前员工还补充了更多细节:该平台并未尝试去追讨那笔资金,而投资委员会的相关诉求也均被CEO驳回。
至此,我们可以确定,该平台的高管之间无论关系如何,事实上存在着资金拆借却不追讨的现象。从该平台的业务模式来看,他们依靠客户质押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数字资产来放贷收息进而为公司创收,但无论是其向法庭提交的法律文件,还是从事后一众员工及其他消息源透露的情况来看,该平台难逃"私自挪用客户资产"的嫌疑。
除了这家平台,其他中心化金融平台值得信任吗?
与众多P2P网贷平台在中国大陆被清退、关停时的场景类似,这家加密借贷平台的倒闭伴随着不少悲惨故事。据报道,许多前员工将自己和亲人的资金都投入平台中,有人甚至损失了36年的积蓄,社交媒体上更是聚集了超过400名受损客户分享他们的遭遇。
那么如今已经申请破产的这家平台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理方案呢?
根据法庭方面的公告,该平台破产申请的相关听证会已经在11月10日召开,目前该平台寻求适用《破产法》第11章,这意味着它可以"重组"并正常运营,尚存一线可能性能调动其一些固有优势资源周转还债,或许是对客户们最有利的选择。
但考虑到该平台内部复杂的财务状况,以及高达可能5亿美元的债务,它的申请也有可能被驳回,而被判为适用相关法律的第7章,这意味着它要进入"破产清算"阶段。
届时,该平台将不得不停止所有运营,并由法庭指定"受托人"清算其资产,并用于偿还客户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的资产会按照一定的优先级偿还,这意味着如果清算后的资产不多,那一些客户的资产就可能无法得到偿还。这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债权人而言,他们的财产权可能就无法得到保障。
从整个加密行业来看,中心化金融中借贷业务的发展是迅猛且规模可观的,这家平台的竞争对手数量众多,他们的在贷余额一般在几亿美元至几十亿美元不等,例如某平台在11月10日公布其管理的加密资产已超过22亿美元。
这在加密行业内已然是不小的数额,这些贷款的另一端可能是行业内举足轻重的矿工、交易员、交易所或者做市商,再往下一层是众多普通的"币圈投资者"------他们的资金是如何被托管的,有没有被挪用呢,拆借后是如何归还的呢,甚至,这其中是否存在循环借贷这样的高风险操作呢......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
这家平台的倒闭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所有投资者这个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风险与隐患,透明、可审计以及自主应该是每一位普通投资者的资产处置追求。
今年持续火热的流动性挖矿率先帮用户揭开了去中心化金融的神秘面纱,在这家机构暴雷、中心化金融发展受阻的当下,虽然挖矿热潮退去,但相信去中心化金融展现的无需许可、公开透明与自由可控的魅力更值得我们思考、品鉴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