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策略背后的政治博弈:短期冲击与长期目标

关税政策背后的政治算计

近期,一项引发全球关注的"对等关税"方案在美国股市收盘后被公布。这一方案的计算方式颇为独特:将主要贸易伙伴去年对美实体贸易顺差除以其商品出口总额,再除以二,得出所谓的"对等"关税税率。

此举在全球市场包括加密资产领域引发了剧烈动荡。市场对这一关税计划的看法存在分歧:究竟是长期国策,还是谈判策略?

如果是前者,可能意味着美国走向孤立主义,对全球经济长期不利。但若是后者,那么或许公布方案的那一刻就是贸易战恐慧的顶点,后续随着多方谈判推进,市场恐慌可能逐渐消退,资产价格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尽管此前在竞选和上任后,关税被宣扬为一种"国策",旨在促使制造业回流,以履行对某些选民的政治承诺。然而,有观点认为,关税更可能是一种谈判筹码,其最终目标是为决策者赢得足够的政绩,可能包括:

  1. 增加海外订单:促使其他国家购买更多美国商品。
  2. 创造本土就业:吸引大型企业在美投资建厂。
  3. 合理围剿竞争对手:迫使一些国家与美国联合,进一步围剿特定国家。

此外,关税带来的市场动荡也给美联储施加了巨大压力。决策者虽无法直接干预货币政策,但经济衰退和股市崩溃的威胁可能间接影响央行决策。

只要能够顶住当前压力,将看似不合逻辑的关税要求在谈判中转化为实际成果,决策者的风评就可能逐渐扭转。这些成果都将成为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力的资本,有助于在来年的中期选举中占据优势。

然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将关税作为长期国策的可能性较小。明年即将迎来两院中期选举,长期高额关税可能导致的经济衰退、股市暴跌和资产通胀,很可能会影响执政党在国会的地位,从而限制后续政策的推行。

实际上,在"对等关税"推出不到一周后,随着与多国的接触和实际利益的确认,决策层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开始软化。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表示,已有超过50个国家开始与白宫进行贸易谈判。美国贸易顾问也表示,决策层正寻求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当然,谈判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比如与欧盟和中国等重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可能不顺利,甚至可能导致短期内冲突升级。但考虑到大多数国家会积极与美国谈判,整体情况恶化的可能性并不大。

决策层的核心任务仍是在明年中期大选前赢得更多"政绩",而不是让高企的通胀和崩盘的股市影响自己的后半任期。因此,早些"发疯",早些谈判,对决策层更为有利。

作为"不确定性"的制造者,决策层同样也不希望在明年中期选举前面临"不确定性"。这场关税政策的博弈,其背后的政治算计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无常损失心理医生vip
· 07-25 03:57
各位赶紧押多,明天还有得等呢
回复0
GasGuzzlervip
· 07-22 08:05
关税这个政治把戏真的烦到家了
回复0
代码零基础vip
· 07-22 08:02
又在作秀呢
回复0
rugpull_survivorvip
· 07-22 07:47
割割割还能割
回复0
薛定谔的Gas费vip
· 07-22 07:43
看戏吃瓜,躺平摸鱼~
回复0
HodlNerdvip
· 07-22 07:43
市场心理如何推动这些本能反应真是令人着迷……但博弈论表明,这只是谈判戏剧,老实说。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