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巨头与加密平台的新纷争:数据访问权之争传统金融巨头与加密平台之间的纷争再度上演,这次的主角是美国两大行业巨头——有着"投行领头羊"之称的某大型银行和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近日,该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联合创始人发文指责这家银行因其此前的言论而拒绝向其提供数据服务,试图以此进行不正当竞争并扼杀金融科技公司和加密平台。这一事件引发了加密行业人士对过去"金融打压"行动的回忆。## 数据成为竞争工具在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行业的交叉地带,用户数据一直是双方业务的核心。全面的KYC信息不仅有助于评估用户风险偏好、资产规模和安全等级,还能帮助平台更好地开展业务。此次争端的焦点正是银行数据的访问权。正如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将API接口作为利润来源一样,"数据生意"长期以来一直是平台经济中权属模糊的一部分。在加密交易所创始人批评某银行剥夺其通过第三方平台免费访问银行数据的权利后,该银行随即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暂停了重新接纳该交易所作为客户的计划。这一举动被视为传统金融巨头对加密平台的单方面压制,让人想起了过去"金融打压"行动中美国银行拒绝向部分加密货币公司和初创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 回顾"金融打压"行动2023年,受加密寒冬及自身不良业务影响,几家对加密友好的银行相继倒闭。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受到政府向银行施压,迫使其切断与加密货币公司相关业务联系的影响。一位知名风险投资家曾在播客中透露,过去4年有超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银行账户遭到关闭。另一位加密项目创始人也表示,加密行业参与者在确保银行服务安全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银行的"拒绝服务"行为往往没有明确原因,但造成的后果却极为严重。受影响的企业可能无法开设银行账户,资金转账受限,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难以抗衡银行业的强硬态度。## 数据生意绕过法律保护此次纷争的另一个焦点是《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法》。根据该法案,金融机构必须在消费者要求下免费解锁个人财务数据并将其转移给另一家服务提供商。然而,某银行似乎找到了绕过这一规定的方法,改为向需要用户数据的平台收取费用。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在努力起诉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希望废除"开放银行规则",侧面遏制加密货币平台的发展。近日,美国银行业协会及其他相关组织还联名要求暂停审核一些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理由是这些申请缺乏透明度,无法满足公众审查标准,对银行体系构成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结语:竞争加剧无论此次"用户数据"之争最终如何收尾,银行业与加密货币平台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暗处转移到了明面上。随着相关法案的通过,双方在跨境支付、日常生活、商业承兑等方面的竞争势必进入白热化阶段。未来,是银行业继续主导,还是加密平台能够挑战传统金融霸权,这一争端的结果值得关注。
银行与加密平台争夺数据访问权 金融竞争白热化
金融巨头与加密平台的新纷争:数据访问权之争
传统金融巨头与加密平台之间的纷争再度上演,这次的主角是美国两大行业巨头——有着"投行领头羊"之称的某大型银行和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近日,该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联合创始人发文指责这家银行因其此前的言论而拒绝向其提供数据服务,试图以此进行不正当竞争并扼杀金融科技公司和加密平台。这一事件引发了加密行业人士对过去"金融打压"行动的回忆。
数据成为竞争工具
在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行业的交叉地带,用户数据一直是双方业务的核心。全面的KYC信息不仅有助于评估用户风险偏好、资产规模和安全等级,还能帮助平台更好地开展业务。
此次争端的焦点正是银行数据的访问权。正如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将API接口作为利润来源一样,"数据生意"长期以来一直是平台经济中权属模糊的一部分。在加密交易所创始人批评某银行剥夺其通过第三方平台免费访问银行数据的权利后,该银行随即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暂停了重新接纳该交易所作为客户的计划。
这一举动被视为传统金融巨头对加密平台的单方面压制,让人想起了过去"金融打压"行动中美国银行拒绝向部分加密货币公司和初创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
回顾"金融打压"行动
2023年,受加密寒冬及自身不良业务影响,几家对加密友好的银行相继倒闭。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受到政府向银行施压,迫使其切断与加密货币公司相关业务联系的影响。
一位知名风险投资家曾在播客中透露,过去4年有超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银行账户遭到关闭。另一位加密项目创始人也表示,加密行业参与者在确保银行服务安全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银行的"拒绝服务"行为往往没有明确原因,但造成的后果却极为严重。受影响的企业可能无法开设银行账户,资金转账受限,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难以抗衡银行业的强硬态度。
数据生意绕过法律保护
此次纷争的另一个焦点是《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法》。根据该法案,金融机构必须在消费者要求下免费解锁个人财务数据并将其转移给另一家服务提供商。然而,某银行似乎找到了绕过这一规定的方法,改为向需要用户数据的平台收取费用。
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在努力起诉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希望废除"开放银行规则",侧面遏制加密货币平台的发展。
近日,美国银行业协会及其他相关组织还联名要求暂停审核一些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理由是这些申请缺乏透明度,无法满足公众审查标准,对银行体系构成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结语:竞争加剧
无论此次"用户数据"之争最终如何收尾,银行业与加密货币平台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暗处转移到了明面上。随着相关法案的通过,双方在跨境支付、日常生活、商业承兑等方面的竞争势必进入白热化阶段。未来,是银行业继续主导,还是加密平台能够挑战传统金融霸权,这一争端的结果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