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手?我有话说!」Gate广场挑战赛——秀操作赢$2,000,百万流量加持!
你是下一个明星交易员吗?
想让自己的名字闪耀广场热搜?想吸引数万追随者?百万流量已就位,就等你来承接!
🎉 双重豪礼,赢家通吃!
1️⃣ 晒单排行榜奖励
收益率排名前10的用户,瓜分 $1,500合约体验券!巅峰对决等你来战!
2️⃣ 晒单幸运奖
随机抽取10位用户,每人赠送 $50跟单包赔券!即使不是大神,也有机会躺赢!
🎮 参与方式超简单!
✅ 在 Gate广场 晒出你的交易战绩,并成为带单员!
✨ 发帖要求:
内容必须原创,并带上 #CopyTrading# 或 #跟单# 标签
附上 收益率截图 或 交易卡片,并分享你的 独家交易心得
严禁AI生成虚假交易,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观点犀利、逻辑清晰,干货越多越吸粉!
⏰ 活动截止:8月15日 10:00(UTC+8)
【立即发帖】 展现你的王者操作,承接百万流量,成为下一个交易传奇!
💬 还在等什么?Gate广场,等你来战! 💪
虚拟货币案件价值认定困境:监管政策影响下的司法实践探索
虚拟货币案件中的价值认定困境
近年来,涉及虚拟货币的刑事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除了常见的洗钱、诈骗、传销等复杂案件外,个人之间的虚拟货币纠纷也逐渐增多。这些案例为相关刑事案件的辩护和侦办提供了有益思路。
本文将通过一起投资纠纷引发的诈骗案例,探讨涉虚拟货币刑事案件中的价值认定问题。
案情概要
2018年6月至7月间,郑某以协助王某投资区块链项目为由,在北京市朝阳区骗取王某32枚比特币和1000多枚以太币。郑某将所得比特币转售获利164万余元。案发后,郑某主动归案。
法院审理后认定,郑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处郑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虚拟货币价值认定的困境
在涉虚拟货币的诈骗或集资诈骗案件中,准确认定涉案金额是一个关键问题。实务中存在多种做法,如以被害人购入价格、犯罪嫌疑人销赃价格、市场交易价格或第三方机构评估价格等作为依据。
然而,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在该案中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价值问题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政策影响,不宜在个案中直接认定。"法院最终以被告人郑某的销赃所得164万余元作为涉案金额。
政策背景与实务困境
2021年9月,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的监管政策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其中包括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定价服务。这一政策引发了司法实务中的争议。
一些观点认为,司法机关或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价格认定属于司法活动,不受上述禁令限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政策是全面禁止性规定,未对司法活动作出豁免,因此司法机关的定价行为也可能违反现行监管政策。
解决思路
朝阳区法院的做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原则上不主动进行涉案虚拟货币的价值认定。在存在销赃金额的情况下,优先以此确定涉案金额。如无销赃金额,则可考虑按购入价格、处置变现金额或司法鉴定评估金额等顺序认定。
只有在确实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涉案金额,且该金额对定罪量刑至关重要时,司法机关才可能主动对涉案虚拟货币进行定价。
结语
虚拟货币给法律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这种困境源于监管者对虚拟货币认知的局限性,试图通过简单的监管文件全面管控虚拟货币。然而,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给执法和司法活动造成了诸多困扰。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相关监管政策进行修订。如何修订以及具体修订内容,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