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手?我有话说!」Gate广场挑战赛——秀操作赢$2,000,百万流量加持!
你是下一个明星交易员吗?
想让自己的名字闪耀广场热搜?想吸引数万追随者?百万流量已就位,就等你来承接!
🎉 双重豪礼,赢家通吃!
1️⃣ 晒单排行榜奖励
收益率排名前10的用户,瓜分 $1,500合约体验券!巅峰对决等你来战!
2️⃣ 晒单幸运奖
随机抽取10位用户,每人赠送 $50跟单包赔券!即使不是大神,也有机会躺赢!
🎮 参与方式超简单!
✅ 在 Gate广场 晒出你的交易战绩,并成为带单员!
✨ 发帖要求:
内容必须原创,并带上 #CopyTrading# 或 #跟单# 标签
附上 收益率截图 或 交易卡片,并分享你的 独家交易心得
严禁AI生成虚假交易,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观点犀利、逻辑清晰,干货越多越吸粉!
⏰ 活动截止:8月15日 10:00(UTC+8)
【立即发帖】 展现你的王者操作,承接百万流量,成为下一个交易传奇!
💬 还在等什么?Gate广场,等你来战! 💪
Web3项目出海不等于合规 技术负责人需警惕穿透式执法风险
Web3创业者最易忽视的合规陷阱:境外注册不等于法律豁免
自2021年以来,众多Web3项目方纷纷表示"响应监管要求,停止向中国大陆提供服务",并将项目主体迁往海外。然而实际上,许多加密企业仍在持续面向大陆用户提供服务。
同时,不少开发者正考虑从Web2转型至Web3领域。相较于已深耕Web3多年的从业者,这些潜在入局者往往更关注项目合法性,希望在明确法律边界、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真正入场。
无论是已入局的Web3技术人员,还是正考虑从Web2转型的工程师和开发负责人,在项目启动初期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项目应该设在哪里?
考虑到中国大陆对Web3,尤其是具有金融属性的创新项目一直保持高压监管态势,许多创业团队倾向于"项目出海"——在海外注册,技术团队分布于香港、新加坡、东南亚等地。
在Web3项目的技术创始人或负责人看来,这种"境外注册+远程部署"的模式似乎天然具备"合规"优势——项目未落地中国,自然就不受中国法律约束。
然而,现实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根据多起涉刑案件的经验,我们发现:即使项目架构在海外,只要触及中国法律底线,仍存在被追责的高风险。
因此,本文旨在帮助Web3创业团队中的技术决策者理解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项目在境外"也可能触发中国法律风险?
监管背景下的生存逻辑
对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初期最核心的诉求是"生存"。合规虽然重要,但在资源紧张、节奏紧迫的早期阶段,往往被排在优先级之后。
然而,那些具有长远规划的创业者会更早关注监管政策,了解法律边界,判断哪些事情可行、哪些不可行,从而决定项目如何搭建、落地何处。
否则,踩雷的后果可能极为严重。曾有一个Web3项目从诞生到消亡仅用了13天,堪称高压监管环境下的典型反面教材。
从刑事风险防控角度出发,技术负责人必须重点了解两个关键监管文件:
这两份政策文件的核心精神是:禁止首次代币发行(ICO),并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
特别是924通知,被业界称为"最强监管文件"。它不仅明确虚拟货币交易活动违法,还指出"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不得向中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
正因如此,大多数Web3项目选择"出海"规避风险。
但问题在于:项目真的出海了,就真的安全吗?
技术负责人常见误区解析
许多项目方在起步阶段就积极咨询律师:应该在哪个国家注册公司?是选开曼、BVI,还是新加坡?搭建基金会还是母子公司架构?这些问题看似是公司战略,其实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核心假设——认为"注册在海外,就能规避中国法律"。
然而,根据多个涉刑案件的经验,必须明确指出:离岸架构虽然在商业风险隔离、税务优化、资本运作上确有作用,但在刑事责任层面,无法构成对中国法律的豁免盾牌。
换言之,离岸结构的功能是"商业隔离",而非"刑事保护"。它的主要效用体现在:
但如果项目本身涉及中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如非法经营、开设赌场、洗钱、传销等,即使公司主体在境外,根据我国刑法当中的"属地管辖"或"属人管辖"原则,中国司法机关依然有权追责。
至于是否真的会被追责,这属于"概率性风险"。
因此,在为项目方做结构设计咨询时,往往需要先回到项目本身,详细了解其商业模式、资金路径、用户对象,而不是一开始就讨论注册地点、架构搭建。只有理解项目本质,才能判断其是否具备合规基础,也才能提供最切实的问题解决方案。
"穿透式执法"的含义及Web3项目方需重点关注的维度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提问:
这些问题背后,其实都反映出一个核心误区——对我国司法机关"穿透式执法"模式缺乏认识。
所谓"穿透式执法",可以从两个基本原则来理解:属地原则与属人原则。
属地原则:即使项目注册在海外,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也可能被视为"行为发生在境内",触发中国法律:
属人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按我国法律应负刑责"的行为,同样可以被追责。
例如,中国开发者在迪拜参与建设链上博彩平台、虚拟币募资平台、OTC兑付通道,只要违反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仍可能被中国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2023年由最高检、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人搭建非法汇兑网站(通过虚拟币撮合人民币与外币交易),被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因此,"穿透式执法"在Web3领域的常见表现包括:
对技术负责人而言,理解"穿透式执法"的基本逻辑,是做好项目风控的第一步。
结语
许多人认为,只要把项目"出海",就能一劳永逸地摆脱中国法律的监管。但事实是,如果一个项目从未进行过法律风险评估,即便设在海外,也难言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提醒Web3领域的创业者、技术负责人:项目是否具备合规基础,关键并不在于注册地在何处,而在于项目本身是否踩踏中国法律所划定的红线。
只有在早期阶段就把风险识别作为底层思维,才能让项目走得更远,活得更长。